災難已經發生,在向此次火災遇難者哀悼的同時,還有更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此類火災發生?
假如不幸發生了,我們又該如何讓傷害降到最低?
從防火災到智能安防系統
進入冬季,天氣變得更加干燥,加之氣溫低,人們習慣長時間關閉門窗,使得這個季節容易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災。

為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很多消費者購買了門窗報警器、煤氣安全報警器、智能攝像頭等設備。的確,這些設備能在一定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但與智能安防系統相比,它們缺乏連接,僅可實現初級層面的安防作用,不能系統保障日常生活安全。
以防火為例,傳統的防火設備多用溫度報警器、煙霧警報器等來做到防火的作用,這是典型的被動防災,只有業主在的時候才能發揮其作用。
智能安防系統讓安防從被動變主動
傳統安防設備都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問題,對于安全隱患,它只能發現而不能主動采取行動,智能安防系統則不同,其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就能立刻采取措施,避免損失。
再以防火為例,假設室內發生火災,聯網的溫度警報器和煙霧警報器同時發出警報,此時業主可通過智能攝像頭觀測室內情況,便可即使做出報警、疏散人群等相應補救措施。
智能安防系統安裝須盡早做規劃
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智能安防系統的安裝必須提早規劃。
目前國內除了部分高級場所,很少有安裝智能安防系統的,因此業主要想使用該系統就要在裝修時進行規劃,包括智能門鎖、智能紅外感應裝置、智能攝像頭的線路如何布局等,否則一旦裝修完成,后期再想安裝布線,不僅會影響裝修的美觀,還會影響設備功能的發揮。
當然,對于已經裝修完成的業主而言,要想使用智能安防系統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市場上銷售的由單獨設備聯網而成的產品就可以解決問題,不過這類產品需要業主請專業人員進行設置與維護。
水火無情,我們在哀悼痛惜的同時更應該吸取教訓,安裝智能安防系統已成為各場所及家庭不可或缺的事,在物聯網發展的助推下,國內外安防產業順勢爆發,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行業完美融合。
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國內安防行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顯然,在國家大力支持平安城市建設的背景下,國內安防企業即將迎來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