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沒有先來后到,下一個華為會不會誕生在這個地方
文章作者:rdywn 上傳更新:2017-01-30
創新創業沒有先來后到,下一個華為會不會誕生在這個地方
[導讀]2016年大華的銷售額為133億人民幣,而華為已達到近6千億的規模,從規模、綜合實力上看,兩者目前自然不能相提并論。但兩家公司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2016年底,杭州兩位企業家關于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爭論引發了中央高層的關注,最終以“虛擬經濟也是實體經濟一部分”蓋棺定論。
對于這樣的爭論,我想作為2016年科技圈的超級網紅,華為根本就沒空理會這些只落在紙上而不是他們戰壕的炮彈,因為還有太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攻克,還有很大的市場需要拓展,還有很多的錢需要去掙回來然后反哺技術與市場。具備全球視野,專注一個城墻口沖鋒,并永遠保持在科技創新上的領先,這才是實業應該做的事情。
視線回到杭州——一個容易被電商和互聯網標簽化的準一線城市,大家往往被忽略了“天堂硅谷”在技術密集型制造產業的雄厚實力。前些天,我們注意到2016年風云浙商有5家企業來自杭州濱江(2家已上市),涉及智能交通、智能安防、醫藥、網絡安全和光電檢測,全部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中,以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體量最大,加速度最快,技術含量高,毛利高尤其引人關注。這家因為涉及公共安全領域而難以高調的企業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并越看越有華為的味道。
2016年大華的銷售額為133億人民幣,而華為已達到近6千億的規模,從規模、綜合實力上看,兩者目前自然不能相提并論。但兩家公司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可不僅僅名字上都有一個“華”字。首先,它們都是純粹的民營企業,市場的成功完全源自自身的市場價值;其次,這兩家公司都是在“七國八制”全球巨頭和國資背景大拿的激烈碾壓中小心翼翼地扎根,“粗獷野蠻”地生長。
回想2000年以前的華為,一邊在西門子、朗訊、阿爾卡特等全球通信巨頭的競爭狹縫中求生存,一邊還要與巨龍、大唐、中興、上海貝爾等大型的國有背景對手博弈。同樣看看這幾年的大華,也是一邊與霍尼韋爾、博世、三星、松下、安迅士等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一邊面對國資背景的海康公司的激勵競爭。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大華以80%的監控設備市場份額力壓奧運會官方贊助商松下,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言者,一時引起了國內輿論界的大量點贊,也標志著大華這家來自中國的安防與視頻監控企業,已然成為了全球制造行業的強者,成為了行業的“隱形冠軍”。
說起大華,普通老百姓可能還是比較陌生。其實大華一直在我們身邊,無論走在馬路上,還是走在小區里,無論住賓館還是逛商場,無論在校園還是在景區……只要看到有攝像頭的地方,我們看到大華LOGO的概率是非常高的。2016年全球權威第三方機構IHS的統計報告顯示,大華已經成為全球“視頻監控”市場第二,而安防行業權威媒體A&S的統計顯示,大華在2015年已經成為全球“安防領域”的第四。
和華為一樣,大華的成長也不斷地伴隨著自我的變革。當年華為啟動組織與流程變革,任正非的“削足適履”至今還在余音繞梁,他的《華為的冬天》也早已成為商界的圣典……一家企業的這種自我變革,自我重生,可不是簡單地喊喊口號,而是固有流程、格局、利益的全面重組,是靈魂深處的自我革命,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瓶頸時自我重生的唯一途徑。
大華從2001年進入視頻監控領域,2008年在A股上市,直到2013年一切看起來很美!因為沒有一年的增長率低于40%,且市值翻了20多倍。可是優秀的企業能及時地在春天看到冬天,在機會中看到威脅。
就在2014年,大華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市場增長率快速下調,利潤率迅速降低,呆死庫存非常嚴重,不良債務迅速增加……大華公司管理層快速啟動組織流程變革,像華為一樣真正把企業的核心使命定位成“為客戶實現價值”。從2014年3季度開始,大華啟動了營銷模式的重大調整:從單一的渠道營銷為主,改為甲方拓展與渠道營銷并重的轉型;從產品營銷向解決方案營銷的轉型。因為客戶價值的實現首先需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所以變革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細分市場(大華把市場細分為9大領域,110多個子行業)。這樣的變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以營銷模式變革為主線,配以組織與流程的變革、IT的重組、研發創新體系地調整、服務體系的梳理等等。在總部做了從商務、品牌、生產、交付的更扁平的支撐流程,讓一線戰斗人員能及時得到海空炮火支援,實現高效地“銷售流”、“交付流”和“服務流”;讓市場人員看清楚價值市場在哪里?價值客戶在哪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盲目的覆蓋和投入;讓市場人員的內部考核也變得非常清晰,每一個市場的覆蓋度、績效完成情況、制高點客戶的突破情況、競爭的格局等等都能一目了然,同時還可以避免銷售渾水摸魚,互相搶單的現象,讓整個生意生態變為非常地良性。
同時,隨著市場的細分,創新變得更為有效,解決方案的寬度和深度也大幅度提升,從過去的視頻監控走向“視頻+”物聯信息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向下接入了更多的傳感感知,向上發布了更深的視圖數據業務。更重要的是,市場的細分帶來了大量新生市場和新增需求。過去大華的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主要來自公安和金融,到2016年年底,好多過去非常小的市場板塊已經成長為非常重要的產糧區。這樣的變革,正是大華走出谷底,實現2015年和2016年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動力。
所以,在唱衰中國經濟的大環境下,把制造和創新不斷邁向中高端的企業仍在通過自我調整,不斷尋求更好的突圍之路。133億、32%增長的年度數據表明,大華的探索與變革之路有榜樣的力量,也有獨立的思考。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全球頂尖的技術在這個低調的行業已經發展到了百億級的產出,讓那些還在喊口號的行業難見項背。看好實業、看好杭州、看好安防、也看好大華,2017年有很多不確定,但是“野蠻”生長的企業自然會告訴你該怎么辦!
我們高興地看到今天的中國,華為已經不再孤獨,很多像大華這樣的公司正在茁壯成才,他們務實堅定,目光長遠、厚積薄發……期待中國“智造”的家族日益壯大,祝愿他們逐步主導中國,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