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出海是安防新方向?
文章作者:rdywn 上傳更新:2017-05-31
[導讀]隨著我國安防在海外業務的逐漸拓展,中國安防品牌在世界舞臺上逐漸打響,海外安防市場對我國安防品牌的影響也逐漸顯現。
隨著我國安防在海外業務的逐漸拓展,中國安防品牌在世界舞臺上逐漸打響,海外安防市場對我國安防品牌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但由于政治、文化、標準等環境的不同對品牌走出去造成的阻礙越來越明顯。如歐美國家對國外品牌的安全、技術壁壘,對中國安防品牌走出去就是不小的挑戰。面對挑戰,國內安防企業需要從技術創新出發,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用技術創新打造中國品牌。
隨著安防海外業務擴展人工智能技術出海會是新方向嗎?
這兩年國內AI創投火熱,做AI技術及服務的企業如雨春筍般涌現。原本就還處于商業落地探索期的行業,商用競爭也隨之加劇。這種情況下,技術出海會成為一個新方向么?
這個問題我們也很好奇,于是也做了一些非常基礎的研究。
目前,國內AI公司主要分為兩類:技術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前者更為看重技術,并探索商用方向并逐步落地,后者往往看重商用場景,不斷提升技術實現能力,并同時拓展客戶。
總體來看,在去年開始的AI創業熱潮之前,早期創業公司多是屬于前者,主要集中在技術相對成熟的語音識別及圖像識別行業,也是目前商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語音識別公司主要商用領域包括智能車載、智能家居及部分行業應用,圖像識別行業主要的應用場景集中在安防和金融領域的人臉識別、交通領域的車牌、車輛識別等。從目前公開的財報數據及行業流傳的營收利潤數據來看,并不可觀,主要原因可能包括技術離成熟商用還有距離、客戶付費意愿及能力不足、行業競爭激烈等。
如果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相比于歐美以外的地區,目前中國的AI技術及商用落地,依然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未來這種優勢還很可能因為投資、互聯網公司驅動、人才優勢進一步擴大。粗略估計,這類公司出海的能力與意愿可能都相對較強。
目前來看,AI服務提供商多是伴隨2016年開始的AI創投熱潮誕生,商業模式還處于探索期,往往鮮有落地,仍處于技術、產品提升階段,很可能不能暫時不具備出海的條件。
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都有國內競爭不占優勢的公司成功出海的案例,人工智能的技術公司是否有這種可能呢?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數據、算法、算力是影響AI處理結果的三大因素。算力、算法是通用的,諸如語音、圖像等非特殊要求的數據可以通過公開數據抓取、訓練集定制來解決。因此,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具有可實現性。
從商用的角度來看,市場需求很可能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圖像識別等領域。以目前國內競爭激烈的安防市場為例,根據慧聰安防網2015中國安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安防企業出口交貨值超過350億元,這也意味著安防行業海外市場也有可觀的規模。國內安防知名企業海康威視2015年全球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16.3%增長至19.5%,排名也已經上升至海外市場第一位。作為其上游產業,技術公司是否有可能也借船出海?
國內圖像識別另一個相對成熟的ToB應用是黃暴恐圖片鑒定。雖然我們會有海外言論自由的直觀印象,但各國對于黃色、暴恐內容其實都有或多或少的限制。諸如敘利亞、伊朗、埃塞俄比亞、烏茲別克斯坦、沙特、巴林、巴基斯坦等也是嚴格網絡審查制度國家。全球不少地區出于宗教信仰,對于色情圖片有嚴格限制。此外,出于維護、監測領導人形象等需求,也有可能對圖像識別等產生需求。
此外,根據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全球依然有不少欠發達地區處于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階段。這意味著諸如手機相機美顏、貼紙相機等應用很可能存在技術需求。
政策方面,國家層面正在推進中的一帶一路政策,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應該也算是利好消息。而這一政策輻射到的54個國家中,不少都是屬于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有可能實現技術輸出。
轉自: 36氪
相關資訊
- 視頻監控成安防領域核心 產業鏈融合發展(附股票)
- 傳感器能把安防帶到怎樣的智能化高度?
- 指紋識別民用化,安防市場容量再擴大
- 安防智能化推進 “十三五”有望取得大突破
- 中國農村安防視頻監控現狀幾何
- 安防智能化升級前景好 三大困難與阻礙需跨越
- 安防PPP項目模式引關注 企業入行還需掂量
- 弱電安防監控管理系統安裝技術
- 從天臺足浴中心火災談談智能安防的重要性
- 【概念股】安防概念股有哪些?
- 建筑智能化系統、消防系統技術工程師
- 簡析:物流領域的視頻監控技術
- “DNAKE狄耐克”品牌旗下3家公司同時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指紋傳感器未來五年壓力不小 迎技術與價格混戰
- 住建部: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辦公和商店建筑版)的通知
-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
- 河南:全省開展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專項執法檢查
- CJJ/T 223一2014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